Monday, February 19, 2024
下級、上級對我評價都不錯,但是我自己卻不認可自己,怎麼辦?
原創/李撒歡
提問:
我通過自我觀察和層層剖析,發現自己是一個極度在意一些關鍵人物評價的人,所以我的很多行為表現出來並不是關注事情價值本身,而是更多關注外界認同。
我不喜歡這個狀態,雖然現在工作獲得大家認可,但內心做得很累。
我希望找到內心一個價值觀來支撐我,告訴我即使全世界都不認可我,我也要堅定走下去。想聽聽您在這件事情上有什麼建議?
01 問題=預期-現狀
現狀:工作表現得到了周圍同事的認可,但是自己內心不認可
預期:得到自己內心認可最重要,即使是全世界其他人不認可。
02 外部評價VS 自我認同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有一本書叫做《社交天性》,透過研究人類大腦發現,人類思考自我意識的部位在內側前額葉皮層。
神奇的事情是什麼呢?
人看鏡子(依據他人)去判斷自己的時候,用的卻是另外的神經迴路,楔前葉。
也就是說,你透過外部看自己的行為與你反思自我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套神經迴路。
這也是人經常會面臨自我內在衝突的神經學原理。
內側前額葉皮層,就是一個人反思自己的價值、目標、信仰的地方,也就是你經常思考人生意義的位置。楔前葉,相當於是你自己觀察你在人群中的行為。(這裡我適當簡化理解了)
而進化的目的是什麼呢?是讓你能在這個地球上活下來。並不關心你是不是很開心。
怎麼才能讓你活下來呢?
就是透過「楔前葉」,讓你不斷通過觀察別人來找到自我,也就是你得大腦每時每刻都會不斷評估你在群體中的位置、群體中的價值,還有大量其他的外部信息,大腦不斷收集這些信息,來幫助你評估自己。
而這些信息會潛移默化的提供給「內側前額葉皮層」,用於反思和評價你自己。
這就是進化最有意思的地方,它為了讓你能生存下來,「內側前額葉皮層」服務的對象首先是他人,而不是你自己。
也就是說,它會儘可能的讓你跟群體產生聯繫,不要被群體拋棄。
用更通俗的話來說,人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意識,就是為了讓你在群體中活得更好,更順暢。
那衝突是怎麼形成的呢?
原因就在於你接觸到的大量有衝突的信息導致的。產生了你到底選擇傾向於哪種群體的過程。
因為不同群體的價值觀排序不同,導致人自我劃歸的群體邏輯不同。再極端一點就形成了群體之間的鄙視鏈邏輯。
03 理解了這個原理,那回來看問題
①真的全世界都不認可你,你也要堅定走下去?
抱歉,根本沒有這種事情。這種極端思維走下去就是心理疾病的前兆。
你內心裡必然還是選擇了某種群體。你可以想想自己選擇了什麼群體?
舉個例子:進入一個公司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篩選和培訓,甚至有些還會有專門的儀式感設計,比如,結業證書什麼的。這種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讓新人在心理上完成加入一個新群體的過程。
同樣,這種心理上的群體認同,不只是現實中的,甚至可以是虛擬的,歷史上存在過的某種群體,你都可以透過心理認同,達到「加入」的效果。
所以,當你接觸到更多、更複雜信息時,這種信息的衝突和矛盾、群體理念的衝突矛盾,會導致一個人消化不了。總覺得自己應該拋棄一種,擁抱另一種。
每當這時候,建議你思考一下「盲人摸象」這個成語。可能你原來摸的是大象鼻子,突然一天摸到了大象腿,於是就覺得天塌下來了,大象原來是這個形狀的。
抱歉,可能我們每個人,離摸到大象全貌還差的遠呢。最怕那種原本摸著大象尾巴,後來摸到大象腿,然後到處嚷嚷自己發現真相的人。
當我們說全世界都不認可自己時,指的並不是全世界,而是有一個群體的人沒有認可而已。可能在心理上把自己歸為少數人,但絕不是一個人。
②你覺得只讓自己周圍的同事滿意是不夠的,這當然是不夠的。
你的生存策略跟你的環境有關,國企、民企、外企、體制內,四種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完全的不同策略。
策略的核心在於,這些環境背後的利益分配邏輯是什麼樣的。
比如,組織是不是關心盈利?
國企、體制盈利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有著維持大局穩定的任務。他們有強烈做大的衝動。即使負債嚴重,沒到萬不得已,只要能活著就行。因此,上級、上級的上級····內部的群體就變得非常非常重要。
外企、民企則非常關心盈利,你要明白老闆當下的焦慮是什麼,你的上級在恐懼什麼。在這種資源稀缺、各種掣肘的環境下,你能做出點什麼業績來。而不是簡單的隨波逐流。位置結構越往上,越沒人關心你的成長,因為這就是你自己的事情,組織還需要你關心成長呢。
在什麼樣的環境,就要尊重這個環境的生存法則,不要天天想要這不對、那不對。不要把整套西方的管理邏輯拿到民企、拿到國企和體制中,否則就會每天內心都飽受煎熬。只有那些真的能放下自己的人,打破重塑的人能活下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外企高管去別的土壤很難活下來的原因。這種內心的糾結、掙扎和矛盾在《滄浪之水》這本小說中有詳細的描寫。
③不只是你的同事在評價你,還有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產品/服務用戶在評價你。
評價從來不是一種靜態指標。它是一種空間和時間多維度的評價指標。
比如,父母對你的評價肯定跟你的年齡有關係啊。小時候乖一點,學習好一點,可能就開心。等你工作以後,可能是有面子,值得跟隔壁大媽炫耀就開心。當你遇到低谷的時候,可能你只要身體好好的,父母就開心……
這些動態多維度的外部評價,會隨時隨地的影響你當下對於自我的評價。
事情做好了,被陌生人誇讚你今天漂亮,體驗身體指標一切安好……你開心,自我評價高。
事情做錯了,被領導批評,被別人說臉色不好,一個人突然生病……你不開心,自我評價就變低。
有什麼指標是可以讓你一直自我評價高的嗎?
當然有。
就是看你的選擇嘍。
可能你選擇一個童年獲得省級演講比賽第一名的瞬間。可能是你獲得第一份工資,給父母買的禮物。可能是你孩子叫你的第一聲媽媽或者爸爸……
這些非常個人體驗化的瞬間,都是支撐你自我評價的時刻。
只是有時候你忘記了,你只處於某個不開心的當下,你誤以為那一刻就是你的人生。
你太小看你自己了。
④內心中有沒有一個靜態的自我用來指引你?
你之所以有這樣的困惑就是被各種營銷號的「真實的自我」概念欺騙了。認為必然有某個內心的終點可以用來幫助你評價自己。
你覺得成為一個像喬布斯一樣的人,就是你內心真實的自我了。
怎麼可能……
更好的概念是「可能的自我」,你的每次選擇,必然有得有失,要不然怎麼叫選擇呢?
我全都要,只在周星馳的電影裡面。
更重要的是,選擇以後的結果好壞跟你做選擇的正確與否無關。關於這一點《對賭》花了一整本書來解釋。
可能「使命」這個詞最像是靜態的自我指標。
使命這句話具體是在講什麼呢?簡單來說,你想讓哪個群體因為你而受益。這樣你覺得自己還挺有用的。
這種美妙的感覺完全拜「內側前額葉皮層」所賜。
問題是,這也是你自己的選擇啊。而且不只是一個群體可以因你而受益。
你可以去做公益,做志願者。
也可以寫文章,帶給網上陌生朋友價值。
也可以多輔導輔導你下屬,即使他離開你,也會感恩你。
也可以跟上級坐坐,聊聊他的困惑,自己現在的一些想法。
也可以陪陪父母去遊樂場逛逛。
也可以跟度蜜月的朋友一起旅個游當個電燈泡,給他們一個不一樣的蜜月之旅。
也可以讓別人多買你的產品/服務,讓他們少買劣質產品,少踩被騙的坑。
也可以周末的午後,跑到咖啡館,看看書,擼擼貓,陪伴一下內心的自己。
誰說只有喬布斯的人生才叫人生,普通人的人生就一文不值了?起碼喬布斯在處理父女關係上就是典型的失敗者。對比一下比爾蓋茨,就會發現比爾蓋茨明顯在各個維度上平衡的更好。具體可以看看紀錄片《走進比爾:解碼比爾·蓋茨》。
「可能的自我」,有三個部分:
- 你希望自己達到的自我。
- 你覺得自己能達到的自我。
- 你害怕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可能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選項,都沒有出現在你的選擇當中。
最好的策略,就是儘可能低成本的嘗試了解。感興趣就多投入一點時間和精力,不感興趣就就放棄。沒準就遇到你自己喜歡長期投入的領域。關於這一點解釋的比較好的叫做《轉行》。
最怕的就是信息單一化,一個人本身知道的選項就很少,結果又強迫自己在這些極少的選項中選擇時,往往就很難讓自己滿意。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不知道還有其他的選項啊。
不知道≠不存在,不了解≠沒意義。
04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①預期太高了,最好降低一下你的預期。
②明顯自我評價的維度太少了,不足以支撐你在面臨挫折時的心理能量。建議,收集一些過往的個人正向經歷的檔案。不爽的時候,拿出來翻翻。如果你還想收集一些負向經歷的檔案,建議你收集別人的,別人在遇到一些低谷時,如何又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名人傳記中特別多。比如,《至暗時刻》。
③校正信念,「可能的自我」比起「真實的自我」對你來說更有意義和可操作性。
④真正的影響力不是別人對你評價高,而是別人願意跟著你一起行動。你特別想在組織內做成一件事的時候,才能感覺出來。說實話,其他時候都是表面打哈哈,除非你特別惹人厭,要不然得罪你幹嘛,別想多了。
我是李撒歡,一個追隨丁元英精神的學徒,用理性發動對基因和模因的叛亂。如果文章對你有啟發,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live173影音live秀-免費視訊
台灣ut真愛旅舍 台灣ut真愛旅舍 金瓶梅視訊美女影音live秀 金瓶梅視訊美女影音live秀 真愛旅舍視頻聊天室 真愛旅舍視頻聊天室 live173影音live秀-免費視訊 live173影音live秀-免費視訊 情色視訊聊天室 情色視訊聊天室 live1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